2018年31省份經濟排行:粵蘇魯增量領先 貴州西藏增速第一
2018年經濟哪家強?
從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各地經濟呈現強者更強、馬太效應明顯的特征。
其中發達省份的經濟總量盡管增速不高,但是因為基數大,每年新增數千億元GDP。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強省,與一些經濟總量不高的省份差距拉大。
但是從增速看,2018年西藏和貴州以9.1%的實際增速(去掉物價),位居********。一些中西部的省份,比如四川、江西、安徽、陜西等地快速增長,經濟增速在8%或以上。華北、東北以及一些華東、西北地區的經濟增速放緩明顯。
2月19日,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告訴記者,關鍵是產業結構要及時調整。比如有的地方國有企業占比較大,民營經濟發展緩慢,煤炭、石油等資源產業比重大,市場化程度不高,因此經濟受影響明顯。
而有一些地方目前經濟增速放慢,原因是經濟不再像過去主要是投資拉動,現在是要強調消費拉動。“要投資、消費和出口多駕馬車驅動經濟,增速會更穩健一些。”他說。
發達省份增速不高增量領先
2018年一些經濟大省盡管增速不高,但是因為基數大,所以增量明顯。
2018年廣東經濟總量為97277.7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6.8%,實際新增7572.57億元,新增量相當于某些西部省份或者一個特大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
而沿海的江蘇、山東、浙江經濟增速雖然也不算高,2018年分別有6.4%、6.7%、7.1%,分別低于上一年的7.4%、7.2%、7.8%增速。但是這些省份因為經濟總量大,經濟增量也高。
2018年江蘇經濟總量新增6725億多元,山東新增3835億多元,浙江新增4418億元,河南新增3503億多元,四川新增3697億元以上,這些地方的經濟新增量甚至相當于一個副省級城市或者一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
但是如果從經濟增速來看的話,增速最快的地區主要是西南一些地區。2018年貴州和西藏的經濟增速都為9.1%,增速為全國并列第一。云南、江西、福建、陜西、安徽、四川是僅有經濟增速在8%和8%-9%的省份。
從2018年各地公布的數字看,前三名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都位于西南地區,西南地區的四川增速也很高。
但是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部分地區增速不高。
2018年全國經濟實際經濟增速(去掉物價)最低的是天津,增速為3.6%,另外吉林和黑龍江的經濟增速分別為4.5%、4.7%,內蒙古和遼寧2018年經濟增速分別為5.3%、5.7%。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各地產業結構導致各地發展不一樣。像東北華北很多省份重工業比重大,多年來動能處于放慢狀態。但是中部有一些地方增速很高。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投資快,加上便捷的交通使得物流成本低,消費也隨之上升。
“湖北、湖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工業化很有優勢,雖然是內陸城市,但開放度高。”陳耀說。
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湖南經濟增速為7.8%,江西、安徽分別有9.7%、8.02%,河南增速為7.6%,在全國均靠前。另外2018年安徽、湖北、河南、河南等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為10%以上,大幅高于全國增速。
秦尊文指出,中部地區過去底子薄,加上轉型早,經濟仍處于發展較快階段也是正常的。要注意的是,東部一些經濟發達省份目前增長放慢,則是因為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這些發達省份經濟總量已經較大,經濟轉型較早,因此更強調發展高新技術,增速不用看得太重,要看質量和效益。
GDP核算改革或改寫座次
據記者了解,2019年全國要實施GDP統一核算改革,地方GDP總和要與全國一致,不少省份GDP虛高的情況會改變。
同時,各地同時適應全球經濟新變化,也大幅調整了經濟增速目標。按此預期,2019年各地經濟座次會出現巨大變化。
而2019年除了西藏仍提出經濟增速為10%,持續保持兩位數目標外,其余地方經濟增速都為個位數,且大部分都很低,位于區間也很多。
其中最低的是天津,2019年經濟目標只有4.5%,吉林只有5%-6%,新疆為5.5%,重慶只有6%,內蒙古目標為6%左右,黑龍江為5%以上。其中重慶2018年的經濟目標比2017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新疆是下調了1.5個百分點,天津下調了0.5個百分點。
2018年有接近一半的省份沒有達到年初預期的經濟增速目標,很多地方實際經濟增速與目標相差數個百分點,而2019年有24個省份的經濟目標比上年有所下調。
2月19日,天津財經大學教授焦建國認為,關鍵是各地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發揮如何。如何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更好地實現技術創新,這決定了各地不同的發展態勢。
“哪一個區域市場制度比較完善,那么哪個區域經濟發展就好,哪個區域市場機制不夠完善,地區經濟發展就慢。”他說。
最近幾年以來,各個省份的經濟總量排名出現了明顯變化。
河北曾經的經濟總量第六位座次陸續被四川、湖北、湖南超過,2018年河北經濟總量為第九位,這一年湖南經濟總量超過了河北。
從各地目前的產業結構看,各地服務業比重快速提升,但是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比重偏低,2018年全國僅僅有河南、安徽、陜西、福建、江西等地的第二產業比重為45%以上,大部分地區比重不高,甚至只有三成。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指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沒有工業大發展的話,一個地方經濟總量要做大很難。盡管服務業也是經濟動能之一,但是先進制造業需要大發展,傳統的工業產業也需要改造, “要注意的是,發展制造業很多問題要解決,比如制造業的稅負壓力、勞動力成本壓力、資源成本壓力等”。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6月2日廢不銹鋼行情早間導讀 2012/5/23